不求跑得快 但求走得遠
如何處理好“快與慢”“急與穩”的關系,是擺在民營銀行面前的一道難題。
任何新生事物在初創期都難免有“規模沖動”“速度情結”。因此,民營銀行試點前,監管部門曾提醒,要堅守發展普惠金融的定位和社會責任,不要急于擴大規模、大干快上,不要忽視公司治理,不要忽略人才培養……
提醒并沒有被所有的民營銀行“聽進去”。從七年多的實踐來看,多數民營銀行守住了初心,但個別民營銀行風險隱患上升,如股權不穩定、業務不穩定、管理層不穩定。其中,個別民營銀行的股東曾短期入股,又快速出售股權;個別民營銀行曾盲目開展理財業務,資產負債錯配嚴重,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存隱憂;個別民營銀行高管頻繁更換,發展戰略、業務規劃難以穩健執行。
發展要經得起時間檢驗,跑得快不如走得穩、走得遠。民營銀行要有打造“百年老店”的戰略定力。
一要堅定普惠金融。民營銀行要明確自身定位,厘清優勢與短板,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走差異化發展道路,為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三農”、社區提供更精準、更便利的金融服務。
二要堅持科技創新。民營銀行要充分發揮機制靈活的優勢,抓住時代機遇,將金融科技與經營管理緊密結合,創新產品模式、提升服務效率、優化風險識別,不斷拓展普惠金融的服務邊界,有效觸達小微企業中的“小微”。
三要堅守風險底線。銀行是經營風險的機構,必須常懷敬畏之心。民營銀行要切實承擔起風險防控的主體責任,提高全面風險管理水平、健全風險管理體系、強化內控機制建設,立足穩健,著眼長遠,不成為區域金融風險的源頭。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郭子源)
相關閱讀
- 06-14
最近更新
- 06-14
- 06-14
- 06-14
- 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