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打擊”下,上海馬路上仍時不時出現建筑垃圾:偷倒為何難治?
去年11月21日,解放日報·上觀新聞刊發《上海司機接單跨區偷倒建筑垃圾,“貨拉拉”平臺怎成違規傾倒工具?》一稿,曝光了部分貨運司機違規接單,將小區裝修建筑垃圾偷運到郊區偷倒的行為。報道刊發后,上海城管執法部門、道運部門、綠化市容部門、廢棄物處理部門高度重視,對涉事貨運企業聯合約談,要求其對平臺司機接單運輸的物品種類加強監管,做好普查。寶山區城管執法局也對此前記者暗訪過程中接單運輸建筑垃圾的司機立案調查。同時,相關執法、管理部門加強了建筑垃圾的監督管理執法,尤其是加強日常巡查,對偷倒行為進行“嚴打擊”。
3個月后,上海街面還有偷倒裝修建筑垃圾現象嗎?記者予以調查。
強整治下,偷倒仍偶有發生
(相關資料圖)
基層是直面建筑垃圾偷倒的第一線。報道發布后,多區均采取了整治行動。如靜安區綠化市容局召開了專題會議,要求各運輸單位和區裝修垃圾分揀中心匯報自查自糾情況,要求對裝修垃圾清運嚴抓嚴管,一旦發現偷倒情況立即取證上報。幾個月來,靜安區綠化市容局聯合區公安、城管等執法部門,與城鎮城運中心、房管等管理部門緊密配合,借助于“日常巡查、部門信息互通、群眾舉報”等渠道,嚴厲打擊裝修垃圾偷亂倒、違規使用黑車等現象。
一些街鎮也對偷倒行為“零容忍”“嚴打擊”。虹口區北外灘街道綜合行政執法隊則與區綠化市容部門、公安交警部門開展聯勤聯動,整合治理資源,嚴厲打擊偷倒建筑垃圾行為;松江區新浜城管中隊積極與轄區內各村居、網格等部門加強聯勤聯動,建立巡查、發現以及執法處置機制,并積極利用公共視頻、單兵記錄儀等科技賦能執法,迅速固定偷倒證據,提升該類案件查處能力,有效遏制偷倒、亂倒行為。
但在這樣高強度的整治之下,建筑垃圾偷倒現象并未完全停止。近來一段時間,12345市民服務熱線仍能收到一些建筑垃圾偷倒引發的投訴。
1月6日,市民陳先生投訴稱,楊浦區江浦路本溪路口附近的一段人行道被建筑垃圾占滿,不少行人被迫在機動車道上通行,十分危險。“這條路本來寬度就只有十幾米,人行道卻堆了近2米高的建筑垃圾,不知道是誰扔在這里的,行人只能走到車道上,開車路過這膽戰心驚的”,每天早晚通勤都要經過這里的陳先生投訴稱。
陳先生反映后,這堆建筑垃圾很快被清理了。但當1月9日下午記者回訪時,發現本溪路人行道路一棵行道樹下又出現了3大包裝修垃圾,蛇皮袋里面裝了碎瓷磚、木板片等,應是剛扔在這里不久。此后一段時間里,陳先生發現這每天都會有新的建筑垃圾偷偷扔過來。“究竟是誰在不斷偷倒?”他猜測,可能是附近兩個小區的居民圖省事、省錢偷偷倒在這。
△堆放在楊浦區江浦路本溪路口附近人行道的建筑垃圾。
浦東新區的火先生也通過12345平臺反映稱,中駿柏景灣小區外西南角綠地堆放了大量的廢棄建筑垃圾。
這是一條斷頭路,一端被作為停車場使用。斷頭路盡頭與林海公路之間的公共綠化帶,就是火先生投訴的“偷倒點”。這里已被當成默認的建筑垃圾投放點,記者目測,現場建筑垃圾面積約有200平方米,從斷頭路向上蔓延,堆積已有10多米深。“窗外就是垃圾山,不僅破壞了綠化,還影響觀感,都不敢開窗。”火先生稱。“垃圾山”顯然堆放已久,不少廢棄物已經混雜進綠化區域的土壤里。在建筑垃圾之中,還有些吃剩一半的外賣等干濕混合垃圾,內容物早已腐爛,塑料袋也滲入土壤,對綠化區域生態形成了破壞。
△浦東新區中駿柏景灣小區外的“垃圾山”。
“垃圾山”附近的生活垃圾分類站工作人員說,這里的建筑垃圾投放已經有數月之久,不時有人過來把建筑垃圾投放到這里。旁邊的中駿柏景灣小區里,不少剛交付的新建別墅圍著某某整裝的廣告圍擋正在裝修施工。他推測,公共綠地很可能被某小區占為建筑垃圾臨時堆放點,而垃圾的源頭很可能是一些正在裝修的新房。
個體“想省錢”是主要動機
其實,建筑垃圾偷倒現象存在已久,對其的執法一直是高壓態勢。據城管部門介紹,以前更多的是大型集卡、廂貨整車違規運輸偷倒。但在長期不斷的執法之下,這類現象現今已比較少見。近年來,城管部門發現,建筑垃圾偷倒主要是來自個人、家裝公司。記者從普陀區城管局桃浦中隊了解到,近期中隊巡查、接報發現了3起偷倒建筑垃圾案,都是此類。
△普陀區執法人員巡查中發現的建筑垃圾偷倒點。
從最近一線執法的案子,能看出偷倒行為發生的部分原因。桃浦中隊吳陳杰告訴記者,最近的一起案子中,一處建筑工地的工人偶然發現,在施工銘牌圍擋后面,被堆放了幾包蛇皮袋,翻看發現很明顯是家裝產生的廢棄物。工人隨即向監管文明施工的桃浦城管中隊舉報。經過對袋內垃圾的仔細核查,和對道路監控的排查,城管隊員最終鎖定了一處正在裝修的店面。見到執法人員帶來的垃圾樣本和店面裝修使用的材料高度一致,家裝公司只得承認私下偷倒建筑垃圾的行為。
讓人奇怪的是,在詢問中城管發現,家裝公司通過正規渠道找到了合法合規的建筑垃圾清運單位,大部分的建筑垃圾也都按照現行規定有序清運了。但當清運進入尾聲時,剩的最后十多袋垃圾較少,只占清運車容量的一小半,支付整車的運輸費用似乎有些“吃虧”,裝修人員便動了歪腦筋,想省點錢。他們找到一輛電動三輪車,將幾百斤建筑垃圾裝車后,趁著天色轉暗,找到了一處無人工地,迅速偷倒后離開。殊不知,“節省”了一車的清運費用后,他們付出的將是數倍的罰款。
△偷倒者使用的運輸工具。(普陀城管桃浦中隊提供)
“現在流行全屋定制,一些業主將裝修以及后續垃圾處理打包給家裝公司來操作,繞過了物業管理,給施工人員偷倒提供了可乘之機。”
吳陳杰認為,想要杜絕個體想省錢而進行偷倒的行為,還要多進行宣傳教育,對一些動歪腦筋的家裝公司,要做好執法處罰、警示教育,讓想動歪腦筋的人好好掂量違法違規的成本,從主觀上減少偷倒可能。
“現在還有一些電動三輪車司機,專門接單做建筑垃圾代扔服務”,城管執法人員介紹,這些司機比較狡猾。他們在居民的信箱中偷偷散發廣告,甚至在樓道里用黑筆寫“扔建筑垃圾”以及自己的電話號碼。一些業主好奇之下撥打電話聯系發現,清運費用僅有正規流程的十分之一左右,便貪圖便宜找“黑司機”代扔。實際上,這些人將垃圾收走后便隨意丟棄在周邊的公共區域。
物業不能失管!偷倒還需源頭治理
但多名執法人員進一步指出,建筑垃圾偷倒行為的產生,絕不僅僅是個人素質問題,與投放流程之中的失管失察也有關。作為執法部門,城管主要是靠舉報和投訴發現并介入偷倒亂倒行為,而在裝修建筑垃圾的產生、清運整個流程中,物業負責小區裝修前期的管理,負責規范業主的裝修行為。執法人員分析,一般來說,物業對于小區內裝修的情況都是掌握的,也有責任督促業主報備建筑垃圾清運。對于一些業主或業主委托的裝修公司偷倒亂倒建筑垃圾,物業有一定的管理義務。但恰恰是一些物業管理的“無能為力”,讓代扔黑產得以存活,讓個體偷倒有了途徑,也讓后期的執法始終慢一拍,最終街面上某處又多了數袋無主的垃圾。
一些小區物業也叫冤:個別業主口頭上答應了物業,但拒絕支付清運費用,仍然去找“三輪車”代扔。而其家里裝修產生的建筑垃圾,等到物業來收運時也早已消失得無影無蹤。對于這樣的業主,物業稱沒有較好的應對辦法。對此,執法人員稱《上海市住宅物業管理規定》賦予了小區物業對于物業在裝修過程中出現的違反國家和本市有關規定以及臨時管理規約、管理規約的行為予以勸阻、制止,以及報告業主委員會和有關行政管理部門。對于來路不明的三輪車將裝修垃圾清運出小區,物業有權詢問、阻攔、制止,并非束手無策。物業盡職加強小區裝修的管理,可以從源頭上杜絕偷倒行為。
此外,在一些老舊小區,情況還更為復雜。一些老舊小區的物業不僅不能對業主裝修進行有效的管理,對小區建筑垃圾的堆放、清運還存在管理混亂的現象,這反而進一步縱容偷倒行為的滋生。
如在陳先生投訴的江浦路本溪路口附近人行道建筑垃圾偷倒案例中,記者從控江路街道城建中心了解到,這一批垃圾并不屬于偷倒的無主垃圾,而是老舊小區空間不足,導致建筑垃圾臨時堆放點容量已滿,小區物業臨時將小區外的人行道公共區域作為小區的垃圾堆放點。投訴后,街道環衛部門已督促鳳城一村小區物業迅速安排清運掉這批建筑垃圾。街道城建中心工作人員表示,這種操作不合規,且帶來了一定弊端,在外無人管理的垃圾集中堆放會進一步吸引偷倒。鳳城一村小區物業在清運垃圾時發現建筑垃圾遠超報備量,這說明已經混雜進了不少趁機偷偷投放的建筑垃圾。因此,小區物業不僅要管理業主的裝修行為,還應做到對小區建筑垃圾的臨時堆放、及時清運安排有序,這一點往往被物業所忽視。
△楊浦區鳳城一村小區“建筑垃圾堆放點”。(攝影:市民陳先生)
要杜絕偷倒,前端管理、后段執法一同發力缺一不可,讓偷倒行為即沒有產生的動機,也沒有實施的環境。
關鍵詞: 建筑垃圾
相關閱讀
- 06-14
- 06-14
最近更新
- 06-14
- 06-14
- 06-14
- 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