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興街道馬路村:小菜園撬動農村庭院經濟
澆菜、喂豬、吹曲、乘涼……這是永善縣永興街道馬路村村民郝作銀在自家小菜園里的日常生活。菜園雖小,卻美了鄉村,富了日子。在馬路村家家戶戶都有大小不等的庭院,發展庭院經濟有很大潛力。
2023年“庭院經濟”首度被寫入中央一號文件,文件提出“鼓勵脫貧地區有條件的農戶發展庭院經濟”。庭院經濟是農民以自己的住宅院落及其周圍為基地,以家庭為生產和經營單位,為自己和社會提供農業土特產品和有關服務的經濟。
(資料圖片)
在鄉村振興的征程上,馬路村主要勞動力通過勞務輸出,大多都轉移到外就業,村里剩下的都是些老弱病殘。發展小菜園,利用閑散、老弱勞力和剩余勞動時間,合理開發農業土特產資源,繼承和發展傳統技藝,成了消化農村剩余勞動力的有效途徑,也是提高農民生產技術,實現增收致富的門路。
今年68歲的郝作銀,是馬路村的一位普通農民,也是一名退役軍人。退役后,他耕種于田園,行走于山鄉,雖然日子平凡,可他卻樂觀、恬淡,用心打造著自家的小菜園,把生活過得有滋有味。在他的小田園里,翠綠翠綠的小青菜齊整可愛,豌豆花搖曳舞動,蔥、青蒜、芫荽(香菜)等應有盡有。菜地往上是一個長方形的小水池,小水池再往上有兩個洞穴,洞穴里喂養著2頭豬。站在小園子旁,聞著菜花香,枇杷樹下乘涼,眺望金沙江。
郝作銀稱一開始只是種菜,后來挖了池塘,再后來干脆把豬也喂養在這里。“池塘里的水可以清洗豬圈,豬糞等可以澆灌蔬菜。”郝作銀稱,喂豬的洞穴是他一錘一錘地鑿出來的,豬在這里環境好,冬暖夏涼,不容易生病。談到現在的生活,郝作銀說,作為一個地道的農民,小菜園里種的菜、喂的豬還可以拿到佛灘菜市場去賣,吃穿不愁,日子和和美美。
四季瓜果飄香、生機盎然,像郝作銀家這樣的小菜園,在馬路村還有很多,這些小菜園是村民生產性經營收入的重要來源。此外,不僅打造小菜園,全村在發展庭院經濟的過程中,有的種植菌子,有的辦起養豬家庭農場,有的打造小花園……
這些“微經濟”不斷激活鄉村振興的活力,一方面農民閑置的土地資源被有效盤活,閑散老弱勞動力有了寄托,生態綠色的農產品深受市場青睞,有利于農民收入增加;另一方面,發展好庭院經濟,更能扮靚村莊,改善人居環境,打造更有鄉愁的村容村貌。
未來,馬路村希望能走上高質量發展庭院經濟的道路,不斷促進群眾就地就近就業創業,促進增收的同時,增強群眾獨有的鄉村田園生活幸福感。
﹌﹌﹌﹌﹌﹌﹌﹌﹌﹌﹌﹌﹌﹌﹌﹌﹌﹌
五分鐘帶你看懂2023年永善政府工作報告
解碼“雙萬”工程(第1期)
永善90后女孩:拳拳孝心演繹人間真情(上)
永善90后女孩:拳拳孝心演繹人間真情(下)
文圖/蘇秀
編輯/楊亞莉
主辦/永善縣融媒體中心
關鍵詞:
相關閱讀
- 06-14
最近更新
- 06-14
- 06-14
- 06-14
- 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