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納影業-票房破40億!《長津湖之水門橋》再傳捷報
近日,電影《長津湖之水門橋》再傳捷報,上映41天,影片累計票房已經突破40億元大關,超過8085萬觀眾走入影院,這是中國影史第8部票房破40億影片。在此之前,該片出品方博納影業在2021年國慶檔推出的影片《長津湖》,一舉打破30項影史紀錄,登頂中國影史票房榜,成功奠定博納影業在國內主旋律商業電影的龍頭地位。
《長津湖》上下兩部的合計票房已經近百億,不僅創造了國產系列電影的票房新高,而且成為國產新主流電影的重要里程碑。
疫情以來,電影產業受到嚴重沖擊。但從《中國醫生》的抗疫勝利到《長津湖》抗美援朝勝利,博納影業能夠在2021年取得這樣的成績實屬不易,優異的票房成績一方面為公司業績奠定了基礎,另一方面也證明了主旋律作品商業化模式已成型,持續打造爆款作品實現常態化。
多年業績穩中向好,2021爆款影片帶來高回報
2021年,中國電影市場以470億元收官,以《長津湖》為代表的優質影片打破票房紀錄,勇奪中國影史票房冠軍,彰顯了中國主旋律電影的號召力。
據貓眼特別版票數認證,《長津湖》總觀看57.75億元。不算已經在線出售平臺的價格之外,分賬票房53.72億元。
盡管拍攝《長津湖》困難重重,影片光是籌備期就長達兩年,并且克服了突如其來的疫情影響,但這部電影帶來的收益也是非常可觀的。不少分析師認為,這一票房成績奠定了博納影業2021年業績有望實現高增長。
同時,根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中國醫生》在2021年暑期檔熱映,累計票房13.28億元,榮登暑期檔票房冠軍的同時,也向世界彰顯了中國抗擊疫情事業的艱辛與偉大勝利。
一位追蹤過博納影業過去幾年產品和營收獲利情況的分析師表示,博納影業不同于其它影視純內容公司,自身既有院線、影院,又做投資還做發行,這種模式穩定性強,能保證最影片的毛利最大化。兩部主旋律影片《中國醫生》和《長津湖》,在2021年下半年票房市場相繼大爆,預計利潤可觀。盡管受疫情影響,但博納影業還是在困境中頑強地完成了主旋律題材的升級與商業化。
博納影業總裁于冬表示,《中國醫生》、《長津湖》和《水門橋》這三部電影已取得了110億元的票房,加上《中國驕傲》三部曲的40億元,紅海行動的36.5億元,中間還有《葉問4》和《無雙》,2018年至今,博納票房已突破200億元。
作為國內首家從事電影發行業務的民營企業,博納影業2010年成功登陸納斯達克,成為了中國第一家在美上市的影視公司。2016年博納影業從納斯達克退市,2017年向深交所遞交招股說明書,2020年11月5日,公司A股IPO申請過會。
這幾年,博納影業盈利情況持續向好,在電影行業遭遇重創的2020年,多數影視企業均陷入虧損,但博納影業逆市上揚,其抗風險能力遠超同行。2021年,整個電影市場都開始逐步走出疫情的影響,影視公司業績均開始回暖。從博納影業2021年的表現來看,其背靠《中國醫生》和《長津湖》的歷史性高票房,公司2021年凈利潤值得期待,預計會保持持續增長態勢。2022年,博納的《長津湖》續篇《水門橋》上映,截止目前已突破40億票房,這又一次佐證,博納長足發展的可能性,同時也體現了其爆款常態化,投資價值值得期待。
主旋律爆款作品持續常態化
眾所周知,早些年主旋律電影很難獲得觀眾買賬。但從博納發行的主旋律三部曲開始,這種固有觀念正在慢慢被打破。
《長津湖》不僅在電影制作層面達到了極高的水準,還集齊了中國電影臺前幕后最精銳最有影響力的制作班底,在受到疫情嚴重沖擊的情況下繼續加大投入,打造出了這部中國戰爭電影的新標桿。
從《中國醫生》、《長津湖》到《水門橋》,這些爆款影片以商業的外殼、主旋律的內核,既保持了傳統主旋律影片的嚴肅基調,也更容易點燃受眾的愛國情懷。
2014年起,博納影業推出 “山河海三部曲”(《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動》《紅海行動》);為獻禮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博納影業再交出“中國驕傲三部曲”(《決勝時刻》《烈火英雄》和《中國機長》)。
而《中國醫生》和《長津湖》的上映,博納影業奏響了“主旋律樂章”第三節——“中國勝利三部曲”也就是《長津湖》《中國醫生》和《無名》,構成了于冬口中的主旋律升級之戰。
“山河海三部曲”和“中國驕傲三部曲”六部電影帶給博納超過100億的票房,也成功奠定了博納影業在國內主旋律商業電影的龍頭位置。
從數據上來看,博納影業2017-2019年投資并上映的影片共有37部,累計實現票房收入262.02億元,《紅海行動》和《中國機長》在國產電影史上票房收入分別排名第四位和第九位。
而在后疫情時代,伴隨著《長津湖》系列的成功,博納的布局還在延展,2022年上半年除了《長津湖之水門橋》已經斬獲的40億,接下來還有“中國勝利三部曲”的收官之作、反映隱蔽戰線的主旋律影片《無名》已經完成拍攝即將上映,同時《平凡英雄》、《海的盡頭是草原》等一系列現實題材佳作也將有望上映。在片單儲備上是早有布局,胸有成足。
事實上,博納影業“主旋律題材+工業化大制作”的模式具備極高的市場認可度,可持續、可復制、能成功,也形成了爆款電影的常態化,同樣也保證了盈利的持續性。
對此,上海證券傳媒分析師胡純青就表示,《長津湖》再次驗證了“主旋律題材+工業化大制作的模式”具備較高的市場認可度,后疫情時代觀眾的觀影需求仍然較為強勁,優質影片將成為未來推動電影市場持續增長的主要動力。
國海證券研報也提到,博納影業的內容在新主流大片端帶來的票房與社會影響力端已超過“美國大片”,經過多年來發展與累積,電影產品商業性與藝術性并重,已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博納影業回A股后,優質內容供給有望再續,用現代電影的創作理念、科技力量、敘事語境來講中國故事,助力電影大國走向電影強國。
全產業鏈電影龍頭優勢凸顯
疫情以來,電影行業可謂在艱難中前行。但2021年,中國電影的表現好于預期,電影票房蟬聯全球票房冠軍,助力“十四五”實現良好開局。
而博納影業更是積極應對,為行業復蘇做出努力,也貢獻出《中國醫生》《長津湖》等故事題材扎實生動,家國情懷赤誠鮮明,視覺效果豐富、票房成績顯著的主旋律影片,體現出行業影響力與時代的擔當。
電影行業正在持續走向復蘇,相比2020年約200億元的電影票房,2021年的票房增長成績也給國內甚至是全球的電影從業者們傳遞了信心。
事實上,中國電影的廣闊前景是不容置疑的。
國家電影局統計數據顯示,國內電影票房從2010年的101.72億元增長到2019年的642.66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22.73%,以電影票房收入衡量,我國電影市場已經成為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而在后疫情時代,得益于中國電影市場率先的復工復產,更是連續兩年成為了全球第一大市場。
這幾年,博納影業在主旋律商品片上的優異成績有目共睹,這已經形成公司的獨特標簽。據資料顯示,博納影業在未來發展戰略上,仍將專注于電影行業,繼續深化繁榮電影投資,每年重點投資拍攝多部高規格、高質量、高標準的影片,并強化主旋律商業電影的優勢地位,為中國從電影大國邁向電影強國添磚加瓦。
安信證券分析師焦娟表示,博納影業是國內首家從事電影發行業務的民營企業,深耕影視行業多年,不斷向產業鏈上下游延伸,是行業內少數完成電影全產業鏈布局的影視行業領軍企業,實現了產業鏈條的閉環且相互協同發展,多項業務在行業中名列前茅。
關鍵詞: 博納影業 博納影業旗下藝人 博納影業老板是誰 博納影業十大股東 博納影業和華誼兄弟哪個實力更強? 博納影業股票代碼 博納影業集團 博納影業上市 博納影業股票600652 博納影業旗下藝人名單 博納影業于冬金巧巧
相關閱讀
最近更新
- 06-14
- 06-14
- 06-14
- 06-13